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下周末有大事发生——中秋假期又要来啦。放假三天,在家干嘛呢?不如邀上父母,带上孩子,与“池塘底“合唱团一起过中秋。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北京海淀剧院即将开演啦!折扣这种大事儿,必须引起关注!

不管你是电影入坑,还是早已观剧,或是仅仅感动于那些天籁童声,只要你对“放牛班”的孩子们心怀期待,七幕都再陪你放飞一次童年的纸飞机。购票就戳下方链接:

立即购票

猫眼APP--演出频道

微信-支付-电影演出赛事

美团/点评-电影演出

【演出信息】法国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

同时,考虑到大朋友、小朋友的工作、学习,中秋期间,北京站二轮演出中的部分场次将调整演出时间,提前一小时,请大家合理安排时间,以免影响观剧体验。

最近两年,围绕教育方式这个话题展开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大多饱受瞩目,从《老师好》到《银河补习班》再到刚刚收官的《小欢喜》,都是从中国教育着手,正中当代人的痛点。

不同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可能天差地别。人们在这些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在孩子和家长老师的酸甜苦辣中获得共鸣。

其实对于教育方式的讨论,始终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和艺术作品被源源不断创作出来,走进公众视野。十五年前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不仅家喻户晓,更是许多老师在课上会选择的学生必看片单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课上看过,我是真的有)。

这个故事中有两种非常典型的教育理念,互相对立,并分别由两个角色所代表:代表“行动-反应”的校长哈尚和代表着学生为本的马修老师。这一点与法国当时的教育制度也有着莫大关系。

1949年的法国仍然沿用19世纪确立起来的教育体制,初中等教育完全脱离,互相之间毫无关系,实行严格的双轨制,一轨面向平民阶层,招收广大劳动者的子女,他们在完成五年小学学业之后进入初等教育高级阶段,或者直接就业,而贵族子女从小就进入国立或私立学校学习,随后逐步完成深造。这样一来,阶级就成了孩子们始终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部法国电影原名为Les Choristes,直译为“合唱团”的意思,中文译名《放牛班的春天》则是来自台湾,“放牛班”也正是代指了这些来自平民阶层,很难得到同等机会和教育资源的“问题儿童们”。

在这个故事中,失意音乐家马修来到名为“池塘底教养院”的学校当老师,第一天上班,教室里简直群魔乱舞。

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负责管教他们的终极boss哈尚校长,以“见招就拆招”为口号,刻板冷酷,惩戒严厉,学生在校长面前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背地里却无所不为,捣蛋淘气放飞自我,其实是一种遭到压抑后的反抗态度。

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相比之下,马修老师是与校长相对立的,他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保护他们免受校长责罚,随后加以引导和教育,春风化雨,让他们感受到归属和爱意,这种教育理念逐渐将那些压抑之中的孩子解放出来,让他们重新变得快乐,无忧无虑,懂得感恩,懂得学习。

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所以以人为本、从孩子本身出发,真是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第一步。而当你真的放下偏见去了解一个孩子,你会发现,叛逆之下往往隐藏着他们原有的天真和单纯。

原版电影导演巴拉蒂在一次采访中,也曾经提到过自己当年拍摄电影时小演员的变化。

他说,刚刚开始拍摄电影时,很多小演员成绩并不好。有人反对导演选用在片中饰演主角莫朗齐的xxx,因为这个孩子和家人关系不好,“像个小混混”。但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发现其实他心地非常善良,两天之内就像变了个人,和大家相处的很好,成功塑造了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天使面孔,魔鬼心肠”的莫朗齐。

电影中饰演莫朗齐的让-巴蒂斯特·默尼耶

还有的孩子不爱学习,在学校也经常被老师批评。去演戏之后,却变成了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6点就开始背剧本。电影拍摄最后一天他哭得很伤心,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常人眼里的“坏孩子”。虽然他们以后不一定会成为演员,但在这样一次独特的经历中,他们的生活也被悄悄改变。

影片上映后,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断有人向导演提议为电影拍摄续集,然而都被巴拉蒂拒绝。上映13年后,导演巴拉蒂找到了延续这个故事的最佳方式——改编成音乐剧,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今年,这部由电影原班人马操刀改编的音乐剧有了中文版,从荧幕到舞台,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

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主创团队曾分享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在剧中,“坏学生”蒙丹出场的时候,有位小姑娘说:“妈妈!坏人来了!”,她妈妈小小声告诉她:“宝宝他不是坏人,是因为其他人都不相信他是好人……”

可以说,当今这几代人正在努力从曾经遭受过的刻板教育中逃脱出来,因为他们对其中的痛苦和压抑往往深有感触,我们可以看到成年人对自己心目中“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刻板印象,无意识流露的态度会有多大的反差。

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看完之后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变小了,曾经胆怯不敢表现自己的小朋友现在也跃跃欲试,想要张口说话,张口唱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愿望,一旦受到外界的呵护和关照,就会冒出头来,逐渐茁壮成长。

相比,在老师的偏见与歧视之下,再天性纯良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长为心理扭曲的人,蒙丹就是错误教育果实的缩影,即便如此,他在学校没人的时候烧掉校舍,仍然代表着他内心的不屈和反抗,对他人定位的不认同,以及法国陈腐教育制度必然倒塌的预言。而观众们面对这种情节的反思和变化,也正是明智教育方式越发被开发出来的力证。

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巴拉蒂曾经说,他发现观众们看剧的时候,都觉得校长反抗孩子的情节很好笑很可爱,但是实际生活中孩子反抗自己时就笑不出来了,还可能气得跳脚,这种不同境况下的情绪反差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身边的孩子,这对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如此。

教育就像一个框,什么都能往里面装,框中的东西鱼龙混杂,当我们探讨这个问题,面对的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棘手理论,而在层层叠叠的障眼法中,大家永远不要忘记,那里面可能始终都藏着一颗单纯的尚未蒙尘的童心。

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电影资讯

有用 (4)

评论加载中...